美國自60年代開始發展太空探險,縱然帶有當時冷戰與前蘇聯較勁的歷史任務,但為人類尋找地球以外的任何可能,也深深地吸引了眾多天文迷持續關切美蘇兩國的太空任務。

改變現場新聞的製播



7位太空人生前留下的最後身影。(美聯社)



內容來自YAHOO新聞

當年42歲的麥考莉芙任職於新罕布什爾州的1所高中,準備在太空中講解相關天文知識,但這項創舉隨著太空梭不幸爆炸而從未實現。

時序荏苒,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爆炸倏忽已過30年,這場不幸的悲劇,在當時新聞尚未進行全天播放的媒體環境中,扮演了催化新聞製播心態改變的重要角色。

美東時間1986年1月28日上午 11 點 37分,美國佛州卡納維爾角(Cape Canaveral)的甘迺迪太空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正在進行太空梭的發射倒數,這架載有7名太空人的「挑戰者號太空梭」(Space Shuttle Challenger)升空後73秒,不幸發生爆炸,太空梭與燃料艙在空中解體,7名太空人當場殉職,更重要的是,這場當時隨著電視轉車貸播傳送到世界各地的悲劇,大大地改變了新聞的製播方式。 ?



首位平民太空人



當時,在地面上觀看麥考莉芙太空任務升空轉播的高中師生全程目睹了這一切,除了悲痛,對電視新聞的轉播來說,還是「決定性的一刻」。

意外發生後,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發表電視演說。(美聯社)個人信貸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後73秒,在空中不幸爆炸解體。(美聯社)

時至1986年,太空梭發射在當時美國各家電視台的主管心中,成為了可有可無的例行新聞事件,於是,在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當天,只有美國有線電視新聞(CNN)進行了全國直播。



舒蔓直言,不論是挑戰者號爆炸亦或911恐怖攻擊,「經由現場直播,觀眾除了目睹重大事件發生經過,對於生命價值有更深一層的體認,才是新聞媒體始終應該扮演的功能之一」。

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30周年》一場悲劇,改變全球新聞製播生態



現任卡茲電視集團媒體分析師舒蔓(Stacey Schulman)指出,這場轉播改變了美國的電視生態,特別是當事件發生時,新聞台會問:「我們有誰在現場?」

在挑戰者號太個人信貸空梭爆炸意外中殉職的首位平民太空人麥考莉芙(戴帽者)。(美聯社)

升空現場民眾看到爆炸驚聲悲痛。(美聯社)

無所不在的攝影機



在30年前,新聞的傳播沒有網路與社群,一切端賴電視、報紙或收音機等載具傳播,在悲劇發生後,科學家與工程學家首度公開向美國大眾說明事件發生經過與原因,「當時的製播壓力在於是否報導正確,而不是找許多故事來填滿播放時段」。



爆炸發生後,美國民眾藉由電視了解當時的意外細節。(美聯社)



進入21世紀後,舉凡槍擊案、恐怖攻擊以及即時天氣動態,一般大眾都可以藉由科技進步同步掌握訊息,舒蔓稱目前「無所不在的攝影機(any man camera)對著每一條街道,獲得與分享新聞的方式和30年前已大大不同」。

新聞媒體的角色



「經由現場直播,觀眾除了目睹重大事件發生經過,對於生命價值有更深一層的體認,才是新聞媒體始終應該扮演的功能之一。」

?

在當年的挑戰者號任務中,包括了1位受過太空探測任務的首位平民太空人,她是擔任高中教師的麥考莉芙(Christa McAuliffe)。

?

?

?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30周年-場悲劇-改變全球新聞製播生態-073244735.html


629EE7BC4695DA1E
arrow
arrow

    t19nb1zxh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